沉吟
Crazy Jane
一个热爱生活的人
Sleeping Bags for Backpacking: How to Choose
选睡袋,不论是什么情况首要考虑的一定是保暖,其次才是重量、价格、大小、舒适度等指标。
我们按照最重要的三个参数来说:
1. 保温范围(temperature rating)
在睡袋的名称上都会标注华氏温度,意思是在多少度的外界温度以上内能保持体温。通常女性体温比男性低,在选择睡袋的时候需要比男性更抗寒的才行。建议是,如果所处地带夜间温度是30F,那么男性还是可以选择30F的,但是女性建议选择15F以下的,请千万别选成了45F的,那就只有等着被冻死了。
2. 重量和空间(roominess)
再厉害的野外高手也都是血肉之躯,在奔波了一天之后能美美地睡上一觉是再好不过的了,第二天也才能继续奔波呀。所以在重量的选择上不要一味图轻,过轻的睡袋通常也都会有质量、方便性和价格的问题。选择一个价格适中、保温性好、重量适中的睡袋就行了。其他装备可以按轻量化制备,但是睡袋是不必要的。
3. 绝缘
羽绒是最绝缘的,合成填充物的或者新型防水羽绒也行。在干燥的野外有时静电也可能引发山火。其次羽绒也是非常轻的,而且耐用。虽然第一次购买的时候会非常贵,但如果按长期使用来看是最划算的。合成填充物适合在潮湿、寒冷的条件下使用,不容易沾惹上其他东西。新型防水羽绒是经过专门处理后可以防潮的——容易潮湿是羽绒最致命的弱点。
EN温度指标(EN Temperature Ratings)
睡袋的温度指标在几年前才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。传统上,一个睡袋的舒适度是与其所能保温的最低外界温度挂钩的。因而,一个标注20F的睡袋意味着所能适用 的外界温度不得低于20F。然而科学证明,人类有着多种代谢水平。成年女性会比男性睡眠时体温下降更多,这就需要睡袋更保温。进言之,所有的户外装备所提供的保温指标都只是一个参考值,而这参考值还是根据每家厂家的独立研究调查而来的。
之后,出现了EN Temperature Ratings – EN Methodology (Enter the European Norm 13537 testing protocol).该规范协议被大多数户外用品厂商所采纳(主要用于3- season backpacking bags),并取得了国际性认可。EN rating通常会有两个指标,一个是comfort rating(主要给女性),一个是Lower-limit rating(主要给男性),意思是在这个温度以上,可以保存使用者的体温温暖。
是不是有点糊涂了?我来解释下,假设露宿地夜间温度是40F,那么男士可以买lower-limit显示的是40F的睡袋(该睡袋的comfort rating就会是50F),而女士应该购买comfort-limit显示的是40F的睡袋(该睡袋的lower-limit则是30F)。当然每一款的睡袋的EN值的差值不一定就是10F,有时也有差15的。那么这里又该如何选择呢?就要看个人的实际状况和经验了,特别怕冷的女性就要选择更保温一点的。
EN值都是在使用者穿一件全身型睡衣、带一顶帽子,并且单人使用的情况下测量的。所以如果是两人睡一起,那边保温性可以要求不用那么高。
睡袋以外,还有什么保暖须知?
在野外徒步、露宿,除了安全以外,保暖就是最重要的了。下列装备可以帮助提高睡眠时的舒适度和保暖度:
-
睡垫sleeping pad——一个睡袋加一条睡垫是backpacking的标配。睡垫放置在睡袋下方,除了提高舒适度以外,可以起到隔热、防潮的功能。如果是睡在雪地或者冰原地带,建议使用两条睡垫。
-
帐篷——除了我们常见的帐篷以外,还有一种给户外高玩的人使用的露营袋bivy sack (此类“帐篷”几乎把帐篷做到了最小化,直接按照人形设计,像个木乃伊一样把人包裹起来)。防风性能好的帐篷可以帮助提高室内温度10F左右。
-
新陈代谢——有些人是天生的“热眠者”(warm sleeper),有些则是“冷眠者”(cold sleeper),体质差异,但这也会导致每个人的睡眠舒适度不同。
-
性别——女性普遍需要比男性保温性更好的睡袋。
-
睡衣——穿件全身型睡衣再加一双保暖袜能帮助保温。在较低温度的情况下,还应该带个睡帽和围巾。如果还冷,就加一件羊毛外套吧。
-
头罩hood——很多冬季防寒睡袋还有头罩的设计,可以更好地把全身的热量集中在睡袋内。有些甚至都直接被称为木乃伊睡袋,只用露出口鼻呼吸而已。
-
补水——提到补水,可能很多人很诧异,但这是有非常大的科学道理的。我们都知道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。身体内含水量较高的话,那么对热能的流失就会减慢许多。睡前喝一杯饮会帮助提高睡眠的舒适度。当然啦这里的补水不是女性的糊面膜补水。
是否有一个温度对照表呢?
还是一句话,户外很多都靠经验,对外界环境的了解程度和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掌握程度。EN值只是一个国际通用的参考系,并不是真正准确的指标。还有很多产品也并没有使用EN值。所以个人的户外装备要多用用才能掌握其特性,以后在购买的时候才有经验。
夏季炎热的时候,双拉链的睡袋就会比较实用,可以直接拉开拉链,把腿伸出去。当然粗鲁点,也可以直接掀开。这里有一个参考表: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74457_8a2463950b944ca58ed73cc6a5e9c73a.png/v1/fill/w_595,h_27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874457_8a2463950b944ca58ed73cc6a5e9c73a.png)
*from REI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74457_8f55b64ae5f9486fa0c0b91b57deb49e.gif/v1/fill/w_164,h_255,al_c,usm_0.66_1.00_0.01,pstr/874457_8f55b64ae5f9486fa0c0b91b57deb49e.gif)
女士睡袋
专门为女性设计的睡袋,更短,更窄,更紧凑。这里有一张图解,转载自REI.
睡袋内的填充物——羽绒还是合成材料?
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所有填充物的作用只能是更好地隔热保温,而不可能起到加热的作用。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是羽绒及合成材料。现在还有一种新型疏水羽绒正迅速成为第三种受欢迎的选择。
羽绒(鹅绒或鸭绒)——选取自水禽的底层绒毛,蓬松、束状细丝。这是一种特殊的绝缘体,并且难得地轻、易压缩、耐久,能极好地适应严寒、干燥的环境。体积小、重量轻是最重要的有点。但是羽绒通常比合成材料更贵。如果是长期使用的话,考虑到其良好的耐用性,那还是一笔划算的投资。随着处理技术的提升,鸭绒是最主流的羽绒材料。而性能更好的鹅绒因为材料稀缺而普遍较贵。
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指标Fill Power, 这是用来衡量羽绒 的保温效果的。其测算是看1 oz羽绒可以被装进多少立方英寸的标准测试单元里。按评分从高到低来说,越是发育成熟的鸟类,需要用于满足体积及温度测试的羽绒就越少。所以一个睡袋如果标注+20F with 700-fill-power down,那么不论里面填充的是鸭绒还是鹅绒,都会比+20F with 600-fill-power的更轻。同理,一个填充物是鸭绒而fill power是600的睡袋和一个同值的鹅绒睡袋在重量、压缩程度上其实是一样的。那么说来鸭绒和鹅绒就没有区别了吗?也不是的。这里有一些其他方面的不同:
-
高端fill-power: 鸭绒的fill power最大只能达到750或800,而高档鹅绒可以达到900,有些甚至能更高,但是也更贵。
-
耐久性:鹅绒比鸭绒更大,在耐久性上来说会比鸭绒更持久。曾有一家户外用品厂商做过估算,一个鹅绒睡袋可以使用25年,而鸭绒的则是20年。
-
气味:现代处理及清洁工艺已经能很好地去除鸭绒的气味,但是当遭遇潮湿天气时(或沾水)后,鸭绒会散发出原有的气味。一个嗅觉敏感的人可能就有点受不了啦。但是鹅绒就没有这种问题。
疏水羽绒——容易吸潮是羽绒最致命的弱点。潮湿的羽绒会板结化,变得僵硬,失去原有的 保温作用。新的一些专利技术能使羽绒在微观水平上形成疏水层,使之抗湿,而不损害性能。但是要切记,疏水层不等于防水,只能防潮,不能防水。如果遇上下雨天或掉进水里,那么还是等于0的。此种羽绒填充物的平均成本要比传统羽绒材料的成本高出$20。
合成材料——此种材料(通常是某种聚酯纤维)要比羽绒便宜,容易快干,不容易引发过敏,并且在潮湿环境下也能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。这种材料的装备很适合新手、休闲式露营及预算有限的人购买。它的缺点仅仅在于同等重量的情况下保温性较差,在收纳的时候比较笨重。随着使用次数的上升,保温性会逐渐下降。